春节作为一个综合性的“大民俗”,囊括了众多、具体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,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思想、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载体。为了让大家感受到"非遗"之美,微游甘肃特开设【非遗过大年】专栏,带领大家在新旧年俗的交织中,品味过往,感念岁月,畅想未来!
01
【资料图】
两当号子
两当号子是两当县南部两镇三乡(云屏、广金、站儿巷、西坡、泰山等乡镇)山区群众在长期生活中直抒胸臆和表达情感的方式,自古拥有“陇南乐府”的称号。
两当号子曲调优美高亢,音域宽广,节奏明快,粗犷而极富变化,犹如咆哮的江河、飒爽的林涛,抑扬顿挫有致,一直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、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。
演唱两当号子一般需要四至六人,进行分组演唱,以齐唱为主要形式。演唱号子特别注意“接气”,就是第一组人将要唱完一句换气时,第二组人即从这一句的末尾拖腔处接唱,这样除了音色上小有变化外,感觉不到换气的痕迹,形成“一气呵成”的效果,类似于唢呐演奏技巧中的“鼻息换气法”。在乐句的末尾或曲子的结束音上,习惯性的减弱并三度下滑拖腔,是演唱号子的基本特色之一,除了齐唱外,还有领唱、对唱与八度和声的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。
02
武都高山戏
武都高山戏是甘肃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,又名高山剧,1959年以前,当地鱼龙、隆兴、甘泉、安化、马街等地的人称为“演故事”“走过场”“社火戏”等。
高山戏发源于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,已有数百年历史,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高山戏的语言是地道的武都方言,唱词有七字两句式的对联体,有五字四句式的绝句体,有山歌体,律诗体等。大量衬词和灵活的帮腔形式构成了高山戏独特的演唱风格。高山戏伴奏乐器分为武乐和文乐,武乐有大鼓、大锣、四片瓦,文乐有大筒子、土琵琶、二胡等。
来源|综合整理于网络
编辑排版 | 田彦龙 张雪梅
关键词: